| 中国·太原 China Taiyuan | 地区简介 |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太原市地处山西省的中部,市东西两面群山夹峙,中部为汾河冲积扇平原,汾河自北而南穿市而过,把全市化为东西两半。市境总面积6988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60公里。全市辖3个城区: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2个郊区:南郊区、北郊区;3个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个县级市:古交市。
太原市是一座历史名城,古称晋阳,大约创建于公元前497年,为早期的赵国都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初置太原郡,从此始有太原之称。之后,北朝、隋、唐时期,太原一直为历代重镇。到了五代,晋阳曾先后为后晋、后汉、北汉之都城。公元960年,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北宋后,派其弟赵光义于公元979年攻克晋阳,火烧全城,一代名城化为灰烬。公元982年,赵光义又委派部将潘美重建太原城。这样一直到民国初期的军阀阎锡山统治山西,以太原为首府,上下两千多年,古城太原,历经战乱,迭遭更替。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才最终使这座古城回到人民手中,从此获得了新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闻名遐迩。早在唐、宋时期,太原就已成为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宋代太原陶瓷中的“木理纹瓷”在全国独树一帜。元代以后,太原是全国武器制造中心。唐、宋以来,太原的商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到了明代,当时的太原大南关作坊、商店星罗棋布,盛况空前,古人曾有“蔽天光、发地脉”之赞。
太原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尤以矿产资源蕴藏为最。主要金属矿物有铁、锰、铜、铝、铅等;非金属矿物有煤、硫磺、石灰石、石膏、耐火粘土、明矾、白云石、石英砂等。在诸多的矿物资源中,以煤炭为首。据探测表明,太原煤炭的总储量在245亿吨以上。其次是铁矿,目前已探明储量为1.7亿吨。石膏矿是太原的第三大矿产,以其质地优良驰名全国。
解放前,太原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在旧军阀阎锡山的统治下,加上多年的战乱,城市破蔽不堪,人民衣食无着,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太原,解放前夕的工业总产值仅4000多万元。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原跨入了有史以来最兴盛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市人民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太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全市工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的农业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8.48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各类农业机械应有尽有,耕作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与此同时,从旧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农民,为了早日实现小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有乡镇企业48252个,从业人数29.38万,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42%。乡镇企业总产值131.27亿元,总收入117.03亿元。涌现出产值达亿元乡镇11个,产值千万元村185个,产值千万元企业80个。组建成21个工业小区,20个专业市场,28个企业集团,为太原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把太原建设成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这是300万太原人民的共同心愿。自1991年以来,太原市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环渤海地区开放城市。同时,太原又是欧亚大陆桥沿线城市,对外开放条件相对优越。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太原市努力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资招商,参与国际协商合作,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1994年,共有三资企业415个,当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50.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998万美元。当年成立三资企业100家,总投资1.7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7019万美元。当年来太原旅游的国际人士、华侨、港澳同胞1.88万人。太原市还同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贸易关系,同英国纽卡斯尔市、日本琦玉县等结成了友好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