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宜昌 China Yichang | 地区简介 | 宜昌,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由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世界瞩目的三峡水电枢纽工程,使她更加闻名于世。
宜昌市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扼西陵峡“峡江咽喉”。全市辖西陵、伍家岗、亭3个城区,宜昌、兴山、秭归、长阳、五峰、远安6县和当阳、枝城、枝江3个县级市。总面积2.13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余万人,其中城区人口56.6万人。
宜昌古称夷陵,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地。三国著名的“夷陵之战”爆发在这里。自秦汉以来宜昌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所在地,两级政权的治所。蜀道三千,川江一线,宜昌得舟辑之利,较早成为商业都会,吐纳八方货物。到清朝中期,宜昌正在开埠成为通商口岸,随即开辟了川江轮船航线,万国商船接踵而至,往来于峡江上下,宜昌成为进出四川的客货中转码头。
宜昌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水雄奇壮美,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尤以水能、矿产、旅游和林特资源为四大优势资源。由于本市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之间,江河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全市除长江、清江外,还有99条中小河流,可开发的水能蕴藏量高达2500万千瓦,占全国99%,已建成的长江葛州坝和清江隔河岩水电枢纽和兴建中的长江三峡工程都在市域内。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的有53种,其中11种储量占全省第一,磷矿住量达11.2亿吨,品位达30%,为全国六大磷矿之一。全市宜林面积17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为省内重点林区之一。峡江两为著名的柑桔带、柑桔系列产品享誉市场:传统的“宜红茶”、“垭丝”与新近开发的“峡州碧峰”、“珍眉”等绿茶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受到好评。
一系列水电工程的开发兴建,给宜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宜昌成为一座具有特别优势和特色的新兴城市。1982年被新华社评为全国中等城市中的14个“明星城市”之一。1990年又被新华社列为“展现出小康色彩”的36个城市之一。199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5.8亿元,其中城区约59.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40.59亿元。已形成了包括电力、机械、纺织、冶金、化工、医药、电子、轻工、造船、建材等十大门类的工业体系。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98.49亿元。在市的省属、中央部位属企业和“三线”军工企业多,拥有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的优势。在300余家主要工业企业中,船用柴油机、电线电缆、精密钢球、机床制造、橡胶制品等50余家企业,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在30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600多种产品获国家、部省优质奖。许多轻纺产品及工艺品质量优良,地方特色浓厚,获得良好的国际声誉。农村以山地丘陵分布最广,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农产品以粮食、棉花、油料、柑桔、茶叶等为大宗,农副土特产品极为丰富。1995年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已建立“三资”企业561家,省级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已经起步。
宜昌是鄂西的交通、通讯枢纽,大西南的门户上溯重庆,下达沪宁。宜昌港为长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是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多2000万吨。铁路客运可直达北京、郑州、武汉、怀化、西安、无锡、张家界;公路网络已经形成,318国道横穿全市,宜昌至黄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昌三峡机场已于1996年10月建成通航。宜昌还是宁汉微波传输线的重要台,电信业务十分方便。
宜昌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方兴未艾,三峡工程1997年将实现长江截流,时代将宜昌推上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显要位置上。国家已把宜昌列为对外开放城市。不久的将来,一个风光奇特、世界著明的水电名城将呈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