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漯河 China Luohe | 地区简介 |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东邻周口地区,南接驻马店地区,西连平顶山市,北毗许昌市,属豫东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市面积26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平方公里。辖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约2.3万,占人口总数的1.14%,还有满、藏、苗、壮等少数民族。
漯河市在历史上是一个商城。自明末清初起,靠水陆交通之便,经济上渐趋繁荣。水路由沙河进长江东可直通上海,陆路由京汉线可贯南北,素有“水旱码头”之称。1949年解放,与郾城县分治,属许昌地区辖市。198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省辖地级市。
近几年来,漯河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发扬“团结进取,自强不息,雷厉风行,实干创新”的漯河精神,居弱图强,艰苦创业,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十年大变”的奋斗目标。
工业生产跃居新水平。“八五”时期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3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1992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总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17个地市之首。三资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增加,三资企业产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的1/3以上。个体私营企业成爆发之势。
全市已形成以食品、造纸、制革制鞋、纺织、化工、机械等优势行业为主的轻型加工机构,出现了一批名优产品。“双汇”火腿肠香飘全国;“强人”皮鞋走遍大江南北;“金琦”雪地靴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少林”罐头饮誉国内市场;“汇华”激光全息防伪商标有口皆碑。
近几年来,漯河市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帮助农民治穷致富,并于1994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实施“富民工程”,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八五”时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在全市农村经济中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
经过多年建设,漯河市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那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一幢幢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一座座凌空飞架的桥梁、一道道郁郁葱葱的绿篱,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向人们展示着漯河这颗“豫南明珠”的迷人风采。改造了铁西商住区,以惊人的速度塑起了豫南面积最大、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的火车站和汽车站广场。新建、扩建了沙北行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和双龙文景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1平方米。市区面积由9.5平方公里拓展到24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10.4万人增加到25万多人。 | |